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请真正地尊重孩子的意愿
1、最让我为孩子们感到担忧的是父母无处不在的保护。
自以为懂孩子的心理和需求。
其实只是把自己内心的一些观念投射在孩子的身上。
做一些自己觉得正确或者合理的决定。
就拿给孩子选书这件事来说。
哪个孩子不喜欢活波有趣的故事呢?
但是很多妈妈会觉得淘气的书会把孩子教坏。
记得以前给孩子们推荐逃家小兔。
有妈妈说,这书不能给孩子读,是教会孩子逃家出走的呀,怎么能给孩子读呢?
所以很多孩子在被逼着背诵弟子规,中规中矩,听话的孩子才是这类父母要的。
要知,国学经典阅读不是为了培养乖小孩。
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不能抛弃,可以适当给孩子读读。
可目的绝不能是培养乖小孩。
还记得之前给大家分享的《三个淘气包之快乐探险》
就凭这名字,很多父母就望而止步了,因为孩子淘气真不好。
但是你知道吗?
内心正常的孩子都是淘气的孩子。
还有《小猪佩奇》,佩奇又不要学习,经常调皮捣蛋。
下雨天孩子就要去跳水坑,都说是被佩奇带坏了。
还觉得是猪爸爸和猪妈妈把孩子惯坏了。
很多父母心里就嘀咕,这可不行啊!
还真有父母找我推荐图书,要求是能让孩子乖一点。
可真正给孩子读过绘本的父母会发现。
孩子真正爱的就是这类他们能感同身受的故事绘本,天马行空,丰富有趣。
而且优秀的绘本线条和色彩简洁明快,小朋友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真实和美!
2、父母切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孩子的读物。
更不要将自己的焦虑之心投射在孩子身上。
记得前段时间给孩子们分享的一套法国引进的情商启蒙绘本。
有一位妈妈觉得大有问题。
反馈的原话是这样的“内容不适合孩子,比如淘气的把孩子扔洗衣机洗,这是比较夸张的,其他本里也有不同程度的问题。没有根据孩子的心理进行引导和发展,总之感觉挺不负责任的书。”
说实话,这套书的每册书我都给儿子读过。
提及的这册书是拟人化的把两个玩偶当作小主人公长颈鹿卡蜜儿的三个孩子(所以事实是把玩偶放洗衣机里洗)
然后每个小玩偶都有自己淘气的地方。
比如缇娜喜欢踩泥巴,把泥巴弄得到处都是,而妮娜喜欢画画,喜欢把颜料弄得到处都是。
还有丽娜喜欢吃胡萝卜,把胡萝卜弄得到处都是。
但是它们最喜欢做的是是拉粑粑,然后把……(这个地方作者做了一个省略)
但是孩子会秒懂(把粑粑弄得到处都是),儿子读到这都哈哈大笑。
带过孩子的父母都会有这感受,三四岁的孩子都喜欢说屎粑粑、尿、屁什么的。
童年孩子的正常状态就是不断地淘气、挑战。
这反而是作者对孩子心理的深刻洞悉。
为何会得到一个结论说图书没有根据孩子的心理进行引导和发展?
然后,卡蜜儿把三个玩偶都抱过来,放进了洗衣机。
这时,我会问儿子,“他们怎么去那里洗澡了?”
“因为他们是布娃娃呀!”
“对,那我们是不是能进去洗澡呢?”
“不行,我们是人,又不是布娃娃。”
“是的,洗衣机可是非常危险的,你可不能去玩。”
这套书从头到尾,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我想大部分的孩子会把重点放在前面的淘气情节。
而后面的洗布娃娃的情节,在亲子共读的时候给予引导。
反而能给孩子上一堂安全课。
3、对于前面的淘气情节,我想有规矩的孩子,只会乐呵呵地感受一番。
因为孩子的模仿也是有选择的.,他们喜欢模仿自己的父母。
也喜欢模仿一些动画人物,特别是一些英雄人物,比如齐天大圣孙悟空。
可是极少有孩子愿意模仿蜘蛛精和白骨精。
而父母用心的陪伴和智慧的引导,会帮孩子的行为纠错,让他们能安全快乐的成长。
小小鱼放学回家,刚好雨停,先跳跳水坑,最后回家裤子全湿透了。
未必孩子读了几个小淘气的故事,就会淘气起来?
就算是孩子淘气的时候去外边跳泥坑,我也觉得很好。
在《小猪佩奇》里,佩奇和弟弟乔治去跳泥坑,弄一身的泥巴回家。
猪爸爸没有责骂,反而一起去跳泥坑了。
父母能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去玩。
有何不可呢?
而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佩奇爸爸,是我们中国很多家庭缺乏的。
反观我们很多的家庭,多沉闷,而非欢乐。
多管教,而少蹲下来的倾心沟通。
这往往跟父母的内在性格及情绪息息相关。
4、我也遇到过很多的父母,希望我给孩子们推荐图书。
要求是要能学到东西;能够让孩子改变那些不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听话,做一个乖孩子。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形,我都不知道说什么。
因为阅读不是这样的。
关于亲子阅读,《纽约客》的专栏作家亚当?戈普尼克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论断:所谓“沟通领域”很多时候是“冲突地带”——多愁善感的成年人遇到渴望长大的孩子。
而我们的一个现状是——焦虑的父母遇到渴望成长的孩子。
最好的童书,从来不是帮你培养乖孩子,而是以一种极致的优雅与简单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生命,如爱、孤独、失去、成长或者快乐。
阅读,能帮你培养一个内心充满爱和安全感,阳光快乐,勇敢而乐观的孩子。
无论4岁,还是40岁,我们读起同一本好书,还是能感受到一样的感受。
而前提是,你的内心还住着那个活波的孩子。
而不是一个早已被功利及焦虑扼杀了的孩子。
在图画书的选择上,请真正地尊重孩子的意愿。
而不要把自己那些自以为是的真理附加在孩子的身上。
还美其名曰是保护孩子,是懂孩子的心理,是为了孩子好。
对了,不一样的卡梅拉里面很多冒险和淘气的环节。
应该也会让不少的父母胆颤心惊了。
特别是想培养淑女的妈妈,肯定不敢给女儿看那个强悍的小卡门的。
给孩子这样的保护,以至于时时刻刻不敢放松。
事事要紧紧抓住不放。
真的是爱吗?
紧紧保护孩子的你,能不能常常换个姿势,呼吸一点新鲜空气。
让孩子,也让自己能舒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