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

时间:2024-04-20 04:17:17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古诗里面诗人所描绘的场景大部分是都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获取灵感,古人用最浅白的话,却写出最有意境的词来,还会跟传统节日有关,下面来看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1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原文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

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月上柳梢头”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是作者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富于诗情画意。作者通过这首诗,含蓄地表达出一对彼此倾心的恋人,在黄昏相约时唯美而伤感的情感。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矽、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2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句诗描写的正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民间也称为上元节。这两句经典的诗,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从标题我们也能看出来,就是元宵节。

诗的译文是这样: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这首诗词的上半部分追忆了去年元宵夜的欢乐聚会,“花市灯如昼”写出了元宵节灯火辉煌的景象。而“月上柳梢头”,是作者对男女主人公欢喜相会的环境描写: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充满了诗情画意。

也在此含蓄地表达出一对彼此倾心相爱的恋人,在黄昏时相约,唯美而伤感的情绪。下半部分则抒写了今年元宵夜故地重游,不见伊人的感伤。虽然景致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皎洁普照,华灯齐齐开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

这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和强有力的对比,尤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再美的风景看在眼里,都是悲伤的情愫和无尽的回忆。一个“泪湿春衫袖”,生动而鲜活的描写出了旧情难续的.感伤。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扩展资料: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 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

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