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流的方式有哪些

时间:2024-03-09 02:14:18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流的方式有哪些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流的方式有哪些,中华古代文明最主要有两大支柱,一是中原地区汉族的农耕文明,二是北方大草原的游牧文明。那么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流的方式有哪些?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流的方式有哪些1

中国五千年历史,可以说是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不断冲突和融合的历史。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流,大致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另一种就是战争。

在和平时期,经济文化的交流主要表现为农耕世界的农产品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输往游牧世界,不仅使整个游牧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而且使游牧世界的文明全方位发展。与此同时,游牧世界的牲畜、皮革、毛类、乳肉制品以及战马、乐舞等也输入农耕世界,极大地丰富了农耕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南方农业文明的发展。

两种文明的另一种并流方式,就是战争。战争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游牧民族力量较强的时候,对于南方世界发动的侵略战争,一种是农耕文明力量较强的时候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征服战争。战争和征服的不断相互渗透,两个世界在血与火中不断融合着。

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中原汉族的农耕民族就与北方游牧民族发生了持续的冲突,兵戈不息,世代沿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春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继续肆无忌惮地冲击着南方的农耕文明。初期,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出兵征服北方夷、戎等游牧民族,完成春秋首霸大业。

  

战国时期,随着整个东亚气候的变冷,游牧民族的南侵越来越频繁,北方的`燕、赵、秦三国都修建了长城,用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开启了用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先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燕、赵、秦三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的基础,这里采取的是被动防御措施,辅以强大的经济、文化渗透。

汉初由于国力不足,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毫无办法,只得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以换取和平。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即位之后,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汉武帝集举国之力,击败匈奴,暂时取得了汉族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匈奴人害怕了,跑到欧洲去了。

匈奴逃走以后,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又前仆后继地继承了匈奴的地盘,继续侵占和骚扰中原王朝。中国又开始了漫长而混乱的乱世,时间长达三个半世纪。

在五胡乱华期间,北方游牧民族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许多王朝,随着北方汉族人在乱世中被迫向南迁移,北方各少数民族基本占据了整个北方地区。

一、两个世界的出现

(一)背景:(农业革命)

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通过采集和狩猎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大概在距今1万年前,随着生产力发展农业革命爆发,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开始人类由食物的采猎者转化为食物的生产者,这时的食物生产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由原来的采集转为种植进而演变为农耕;第二种为由原来的狩猎转为驯养进而演变为游牧。至于亚欧大陆各族是农是牧主要由其所在的客观物质条件所决定。

(二)出现:

从日本到朝鲜半岛、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东南亚、南亚、西亚、小亚细亚、东欧、中欧、西欧、不列颠岛大致形成了一个农耕世界。

从西伯利亚到蒙古草原、中亚、里海、咸海、高加索地区、黑海、喀尔巴阡山大致形成了一个游牧世界

二、两个世界国家与民族的对应:

(一)东亚汉代中国 对应 北方匈奴 东北乌桓、鲜卑(他们都是由东胡分化而来) 西北羌、月氏、乌孙等

(二)南亚贵霜、印度 对应 康居、大宛、大月氏

(三)西亚帕提亚(安息) 对应 马萨格泰、阿兰

(四)欧洲罗马帝国 对应 斯基泰、萨尔马特

三、两个世界的交往方式

(一)交往:

1、和平交往::和平交往是两个世界交往方式的主流,南方的农产品、手工艺品、政治制度等传入北方游牧世界,北方的皮毛、舞乐、牲畜等传入南方农耕世界。

2、暴力冲突:暴力冲突也时有发生,先进的农耕文明往往将周围的游牧民族称之为“蛮”、“野蛮人”等,一旦强大,或武力征服其土地或设置藩属进行长期统治。

游牧民族也时常入侵南方农耕世界,掠取财务、人口甚至建立政权,例如,西亚的帕提亚帝国,是北方马萨格泰人的一支帕奈人和伊朗地区土著居民结合逐渐建立起来的;南亚、中亚地区的贵霜帝国是北方的月氏人入侵大夏故地和印度而建立起来的;在中国也有五胡十六国时期。

(二)评价:

这和平和暴力的交往推动了两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其结果是两个世界闭塞局面的打破和人类人民地区的扩大。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流的方式有哪些2

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地理分野

在广袤的亚欧大陆偏南一边,是适合农耕民族生活生产的地理带。从中国的长江与黄河流域,经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西亚、中亚的伊朗、阿富汗和安纳托利亚、地中海南北两岸和乌克兰,再到伊利比亚半岛及西欧边缘的大不列颠岛,这是一个长达20000公里的巨大弧形的地理带。

在这个地理带上,排列着古埃及和米诺斯—迈锡尼文明、苏美尔文明、印度河文明及华夏文明,他们都是从事农业生产,有着稳定起居生活的农耕文明生存和发展的地带。农耕文明地带主要集中在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这里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域。

游牧民族的居住帐篷

在上述农业地带以北,东起西伯利亚,经过中国东北、蒙古、中亚、咸海、里海之北、高加索,南俄罗斯直到欧洲中部,因雨水较少而形成的半干旱草原地带,种植业很难发展,只能以驯化动物,发展畜牧业为主,产生了一个与农业带并行的游牧带。

在这个游牧地带与农业接壤的地区,许多高原和沙漠常常穿插于农业带与游牧带之间,例如,在里海之北的伏尔加河流域与顿河流域为重要产粮农业地区,而位于农业带的阿拉伯半岛和西奈则是浩瀚的沙漠。在两个文明地带之间并不存在一个界限分明,不可逾越的地带。

  

二、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特点

(一)农耕文明特点。

在时间上,农耕文明稍早于游牧文明,其文明的特点也不同于游牧文明。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农耕文明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

农耕民族从事种植经济,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 因此其生产和生活方式相对稳定,世世代代也离不开土地。农作物的生长受季节变化的制约,农业耕作虽然劳动繁重但有规律。《史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形象概括了农耕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2、农耕文明闭关自守,顺应天命。

农业属于自然经济,以家为本同时兼营手工业和小商品,带有很大自给自足的`性质。农耕民族世代守望田园,辛勤劳作,顺应农时,安于天命。沉重的农耕生产耗费巨大体力,加上天灾人祸,锤炼出农耕民族保守又坚韧性格。

3、农耕文明具有地域多样、民族多元、历史传承和乡土民间特点。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农业东西向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南北向广泛分布于华北平原与南方的丘陵山坳,凡有土有水的地方就有农耕;几十个民族共同生产生活在华夏大地,通过辛勤种植种养为生;因为农耕生活的相对稳定,“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农耕文化世代相传;各地的地域相对封闭导致交通不畅,使得各地形成和保存了自己独特的农耕文明特点。

4、农耕文明温和敦厚,乐天知命,安土重迁,不尚掠夺。

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与乡村管理制度等,必然导致农耕民族相对于游牧民族性格上温和敦厚与乐天知命,在对待土地与家乡的态度上安土重迁,在对待财富与领土的价值上不尚掠夺。

5、农耕民族具有远比游牧民族更先进的文化。

农耕文明以农业为主,政治体制一般实行君主制或君主专制,社会结构呈现为金字塔形。伴随着农耕文明而发展起来农业科技、农业思想、农业制度与法令、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与璀璨明珠;农耕民族创造出的青铜器、铁器与天文历法,是工业文明的摇篮。

6、华夏农耕文明的格局主要为南稻北栗。

北方的原始农耕以旱地农业为特色,这与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春秋冬三季干旱寒冷,夏季高温多雨。该区域普遍存在的黄土,持水保肥能力低,但有较好的毛细作用。所以选择对肥力水分要求不高,幼苗期能抗旱的栗。南方的原始农耕以稻作农业为特色。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多湿润,所以选择了喜水作物水稻作为主要农作物。

(二)游牧文明的特点

游牧民族以草场丰瘦为转移,追逐水草而穴居,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正如《史记·匈奴传》所说:匈奴“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以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 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游牧民族对农业世界的多次入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1、政治上的军政合一与兵民合一。游牧民族为马背上的民族,实行全民皆兵,全民皆战,平战结合,区别于农耕民族军民相分,各守职分的特点,其战争动员能力是农耕民族无法企及的。

2、军事技术上战马优良,战法多样。马镫的发明让他们能够直立起来作战,骑兵与战车让他们对农耕民族的战争长驱直入,又迅速回撤。

3、经济模式上游牧经济与掠夺经济合二为一。平时放牧,逐水草而居,战时跨马南下掠夺农耕民族财富,掳掠人口和牲畜。军事行动大规模、高强度、高机动、高反复与高速度。

4、精神上尚武好战,民风勇悍。游牧民族一般都具有浓厚尚武好战精神,身体素质非常强悍,在恶劣环境下生存能力很强,不怕流血牺牲,吃苦耐劳精神更强。

5、文化上相对落后,生产力低下。游牧民族长期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部落族群形式存在,文化的积累主要依靠口耳相传,无法形成发达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组织,科技发展水平远比农耕文明落后。

三、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翻开欧亚近代以前早期的世界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不断冲突与融合的历史。在欧洲,他始于来自中亚与中国北方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西进,终于奥斯曼土耳其对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在亚洲中国,他始于公元前2世纪前秦汉时期北方草原匈奴人不断南下中原与华夏民族长达800多年的缠斗,终于1911年满清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结束。在这广阔的亚欧大陆上,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冲突与融合的活幕剧。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流的方式有哪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